
更新时间:2023-11-14 22:15:47 点击量:
11月14日,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在成都举行,聚焦当前光伏行业的热点话题,来蓉参会的“世界太阳能之父”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·格林13日接受了四川在线记者采访。
当马丁·格林出现在会场时,步伐矫健、神采奕奕,很难想象他已经75岁高龄。他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权威,研制出了世界上效能最高的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,被誉为“世界太阳能之父”。此次是他第四次来川,但他与中国的渊源很深,施正荣、赵建华等国内一批光伏产业领军人物都曾是他的学生。
相比于早期光伏研究的寂寞,如今,光伏产业无疑是最火热的赛道之一,特别是中国光伏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硅料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%,IM电竞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.2万亿元。出口方面,光伏产品已经成为外贸新三样之一,前三季度,中国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了88.3%、74.3%和33%。
谈及中国光伏的表现,马丁·格林直言,“在太阳能领域,中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的领导者。”他表示,中国不仅自身发展非常迅速,也帮助了其他国家的太阳能产业发展,其中一个突出贡献就是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价格。
不过,产业高速增长之下,行业也面临一定压力。今年以来,硅料价格震荡下跌,甚至腰斩,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已从年初的17.62万元/吨,跌至11月初的6.79万元/吨,IM电竞行业内产能过剩的声音不断。从企业营收表现来看,前三季度,全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同比收窄,不少光伏龙头企业的业绩,也在第三季度踩下“刹车”。
“随着创新和技术的发展,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,这些都会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,所以成本还是会再往下降的。”不过,马丁·格林仍看好行业未来,当前全球都在应对气候危机,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去替代火电是大势所趋,这将给光伏产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。面对产能过剩,他建议,一方面要增强行业需求,另一方面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,“技术实力强的公司会生存下去,即便是初创公司,只要选对了技术路线,积极拥抱创新,也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。”
目前,行业内主要有四种技术路线:PERC、TOPCon、HJT、IBC,其中,PERC电池占据主流,但其转化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。
“现在这四种技术路径的竞争比较激烈。”马丁·格林认为,过去PERC技术占比超过九成,但今年PERC电池的占比预计会降至70%左右,此外,TOPCon占比将达20%,剩余10%是HJT和IBC,“未来哪种技术路线会胜出,目前还没有定论。但我们更倾向于相信是以一种组合的形式出现,比如TOPCon与HJT,或者TOPCon与IBC。未来5年将是一个关键期,去观察哪种技术路径更加可行。”
尽管竞争激烈,但合作才能共赢。他坦言,自己和川企已有密切合作, “在通威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,我们就有非常紧密的联系。企业间活跃的人才流动,强有力的交流和合作,是现在光伏产业发展得如此好,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,需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这样的交流和合作。”